WFU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為什麼實習醫學生覺得醫院課不夠?



作者:陳鋭溢

記得在大學的時候,上課的地方旁邊就是球場,常常帶著球拍去,書包往教室一放,就呦喝去球場打球,老師突然要點名的時候,爬個幾層樓就可以到教室,號碼在後面的,其實用走的也來得及,當然系裡也是有很認真的人,始終坐在第一排。記得我們最後一堂課是皮膚科,我們一起將講義往天空一拋,慶祝終於脫離讀書、考試、考試、讀書的生活,當時填志願想要當醫師的熱情與抱負,似乎即將燃燒。

書讀了很多,臨床用得很少


我想這是醫學生共同的心境,從希波克拉底宣誓的授袍,我們摩拳擦掌的滿心期待,但是進到醫院之後,卻發現臨床似乎比課本難上太多,書讀了很多,但是遇到半夜的電話,腦袋卻是一片空白;在查房的時候,坐在住院醫師的後面,很害怕主治醫師問問題,隨便問隨便不會,看病人總覺得看不到重點,這時候,又有一種渴望:希望回到課堂模式,補足知識上很大的缺陷。這是我覺得實習醫學生反應醫院課上不夠的心理背景。


實習醫學生該如何調整自己呢?


醫學生都很擅長於讀書考試的模式,可以嘗試將讀書、考試和臨床結合,我們科主任說過一句話:「 考試是一回事、臨床照顧病人是另外一回事。」基本上我是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考試和讀書對於現階段我們來說同等重要。我當時的做法:在臨床上照顧病人,搞懂每一個小細節,病人整個故事的邏輯有沒有哪裡連不太起來?生理檢查和病史是否符合?各個檢驗數據的意義?每一天下各個醫囑的原因、每種藥的機轉、劑量與副作用…..,然後我會對照小麻、First Choice、Washington Manual,看看有沒有什麼不一樣,覺得有疑問的地方抄在一張紙上,隔天問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這有三個好處:第一、 問過的一定印象深刻,印象深刻自然就能應付考試,第二、自己主動出擊,避免被問問題不會,空氣瞬間凝結的尷尬,第三、每天小小的累積,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醫院上課,是不是重點?


記得我大六在林口長庚腎臟科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有抽不完的動脈血,然後還要推床、補醫囑,見習醫學生在會議室裡上著完整的課程,我曾經嘗試要進去上課,但是坐不到五分鐘又被叫出去了,最後我放棄上課的慾望。我認為醫院可以針對常見的症狀和疾病上課,讓實習醫學生重點複習,或者以Case Challenge, EKG Challenge, Chest X ray Challenge的方式,增加大家思考上的刺激,這樣與臨床的距離會稍微近一些。

只是,我認為醫院上課不會是重點,醫學生最終目的還是必須學會照顧病人,病人也常常不按照課本說的故事進行,就像身為腎臟科總醫師的我,覺得已經將低血鈉、高血鈉、低血鉀、高血鉀念熟了,但是還是很多會診找不到原因,慢慢思考和請教,才發現任何檢查都有侷限,也可能影響我們的判斷,這就是臨床學習很可貴的價值。


作雜事、找學習機會


可能有實習醫學生認為,我整天做雜事,插尿管、插鼻胃管、做心電圖、抽動脈血…..,好像都沒學到什麼東西,我提供一些我看到的讓大家參考:我在急診實習的時候,當時實習醫學生必須負責所有的心電圖,有一位同學將所有自己做過的心電圖都多印一張,利用時間每一張心電圖都下診斷,有疑問的再找老師討論,他成為我們請教心電圖判讀的對象;腎臟科常常在早上的時候追蹤動脈血,當時我會拿起小麻,按照流程鑑別診斷酸鹼原因,兩個禮拜所有動脈血檢驗都判讀過後,流程也就不容易忘記了。雜事,可能不只是雜事,利用雜事找到學習機會,才是高招。


保持好奇,尋找自我


所以其實醫院的課程多少,我認為不是很大的重點,重點是實習的過程中,你可不可以在環境中找到成長的養份,並極力的擁有它,學長姊看不到人,想問問題就打電話給他,怕學長姊生氣,就在查房的時候釋出善意、主動幫忙,換取和學長姊教學請教的空間和時間,擁有好奇心,才能激發學習的原動力。



延伸閱讀


讀書會應該要具備的條件
學習的風氣,如何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