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一個學習共好的過程

 


作者: 陳鋭溢


我總覺得人是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彼此分享、共同整理,然後是一個你越好,我也越好的過程,而且兩個人以上的合作,還有互相牽制的作用,一方拖進度的話,總是可以感到另一方著急催促的壓力,因此在既合作、又監督的情況下,才能有任務完成的一天。


在沒有興趣的科,找尋未來興趣的連結


奇美醫院的洗腎室每個月都有一位洗腎室住院醫師報告,報告內容是有關透析方面的各個主題,奇美醫院的八位主治醫師會輪流主持,也就是我大概八個月主持一次,所以能碰到也是緣分。去年冠杰到洗腎室受訓的時候,剛好是我主持該月的洗腎室討論會,基於教育的理念必須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我告訴冠杰: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主題,而且嘗試著將洗腎這件事,和未來想走的科別互相連結,如此一來,就能說服內心的自己為何需要努力,必能將時間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報告主題,來自平常對於臨床的觀察


由於冠杰未來想走心臟科,於是他選擇了「血液透析病人的突發性心因性死亡」這個主題,這是個很實用的題目,也是醫學中心的血液透析中心常常會遇到的問題,這也代表了冠杰平常在訓練過程中細膩的觀察,與存放心中長久的疑問。



在院內找尋各種資源


冠杰報告完後,我請他整理成文章,準備投稿內科學誌,書寫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包括大綱不明確、引用文獻不適當、書寫方式錯誤等問題,來來回回修改達八次之多,修改完後,我再請內科部兩位資深主治醫師幫忙過目修改,等到定稿投出,已經是一年後了,內科學誌審稿者有寄回稿件一次,我遵循著審稿者的要求修改後,就被接受了。整個準備的過程,我覺得有一種合作傳承的意味,住院醫師口頭報告、整理成文章,我(年輕主治醫師)負責稿件修飾與完整,資深主治醫師根據其經驗給予我們建議,這是個心裡很舒服的合作過程。


確定接受後,冠杰常去內科醫學會網站上看出刊了沒? 我想我能給的就是這份期待與成就感吧! 



節錄自內科學誌「血液透析病人的突發性心因性死亡」摘要


目前對於突發性心因性死亡的定義為自發、快速、一小時內發生症狀,導致無預期的心因性死亡。突發性心因性死亡難以預測,也難以知道發生當下的心律,而血液透析病患在長期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常發生突發性心因性死亡,因此,對於血液透析病患來說,預防突發性心因性死亡的發生相對重要。


在病生理學方面,會出現突發性心因性死亡通常包含衰弱的心臟(vulnerable heart)、促心律不整因子(proarrhythmic trigger) 及終末心律不整(terminal arrythmia)。在血液透析的病患中,低輸出性心衰竭的比例並不若一般族群來的高,反而是心肌肥大引起的舒張性心衰竭比較常見。


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包括過高或過低的血鉀濃度、透析中電解質不平衡、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史。因此造成的終末心律不整(terminal arrhythmia) ,如心室心律不整(ventricular arrhythmia)、心搏過緩(bradyarrhythmia)都可能增加死亡的機會。預防血液透析病人突發性心因性死亡的方法包括避免過快的移除鉀離子或水分、避免血鈣濃度過高或過低、降低透析液溫度、增加透析次數。至於乙型受體阻斷劑、腎素- 血管收縮素- 醛固酮系統拮抗劑(Antagonist of Renin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及HMG-CoA還原酶抑制劑(Statin) 對於發生突發性心因性死亡的預防,目前仍無確切的證據。


更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