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音樂廳之前,想想多年前曾經聽過雙鋼琴和打擊樂的布蘭詩歌,六年前自己也唱過管弦樂團版本,所以非常好奇這次以「劇場」形式表現,到底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意象傳遞,不懂歌詞也可以
舞台背後是一大片布幕,中間擺放著快到二樓的高台,高台前是順延向下的樓梯,合唱團站於兩邊,巧妙的將後台延伸,合唱團與高台圍起來的地方,當作舞者或馬戲團表現以及合唱團變換隊形的空間,最前方的舞池是雙鋼琴,舞池的兩旁是打擊樂團,指揮老師在舞池的最前方。
第一樂章的「喔! 命運!」,第一個音符在燈光突然閃爍之下,帶來聽覺和視覺的震撼,合唱團員的黑色服裝,充分展現命運的奴役與禁錮;背景布幕的熊熊烈火,為整個空間營造出更強烈的氛圍;馬戲團團員撐著轉輪在舞台中間旋轉,原來轉圈來自羅馬神話的女神佛度娜(Fortune),隨意轉動輪圈,有人不幸、有人好運,這樣暗喻的手段,讓人更容易走進布蘭詩歌的11到13世紀。
「道德與諷刺的詩篇」到「情歌與慶幸回春」的章節,布幕和燈光的設計幫了很大的忙,讓聽眾很容易就轉換心情,進入到萬花綻放的春天,尤其舞蹈更點綴出活潑高亢的生機,布幕營造出真的有風、有陽光灑下的感覺,彷彿置身在森林中,有著花草的芬芳。
可能是自己有唱過布蘭詩歌的原因,男生的大魔王就是「IN TABERNA QUANDO SUMUS 當我們在酒館裡」,因為歌詞難念節奏又快,每次到前一章節的時候,我的心跳就會越來越快,但是我發現這次很厲害,要演出酒醉的樣子,手上拿著酒瓶,歌詞還要念得清楚,不僅耳朵要很認真聽,頭腦一定要保持專注,才能勝任這個樂章。
我認為不用看字幕,就能體會意涵,最經典片段莫過於王典老師飾演的天鵝,除了全身白通通的天鵝造型以外,男高音的音色,加上背後的熊熊烈火,不用看字幕我也知道牠快被燒死了,這就是劇場的價值所在。
當然每個細節都有不同的感動,每個團體在這首布蘭詩歌的篇章中都恰如其分,原本擔心坐在二樓第一排聲音會聽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中山堂整修過的關係,男聲的聲音還蠻清楚的,而且就視野而言,高台高度比二樓高度低一些,是一個很不錯的視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