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由運動正念的運用,看我的合唱經驗





作者:陳建鴻、陳鋭溢


基隆長庚精神科第三年住院醫師陳建鴻,受邀至阿姆斯特丹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dfulness口頭報告,主要論述正念對於運動員的影響,而正念Mindfullness是古印度語言(梵語smrti、 巴利語 sati )的英文譯詞,最早由喬.卡巴金博士(Dr. Jon Kabat-Zinn) 在1979年所提出,指的是 「 將察覺力集中在當下,針對身體感覺、感知、情意狀態、想法和想像的一種覺察。」


將正念運用於棒球隊


陳建鴻醫師,發現根據WBSC世界棒球排名,台灣排名全世界第六,但是棒球的訓練過程當中,卻沒有完整的心理訓練,所以陳醫師很好奇,如果對於運動員訓練加入了「正念」,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這是一個前瞻性、橫斷性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業餘棒球隊,總共有21名男性,平均26歲,所有人職業生涯都大於九年,實行MSPE(Mindful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工作坊,藉由問券,調查了運動員的焦慮、憂鬱、睡眠狀態和飲食疾患(註1)的狀態;而針對運動表現,蒐集了正念能力、心流狀態(flow rate;註2)、以及競賽焦慮的資料。


註1: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與飲食有關的問題,如厭食、暴食,也包括了Weight concern and shape concern。
Female athlete triad: osteoporosis amenorrhea eating disorder
註2.:心流狀態: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


這是每週一次、總共四次的工作坊,每次2.5小時,從專注在靜態練習往動態移動,有三個測量時間:前測(基準點)、後測(工作坊後)、追蹤(工作坊一個月後),在工作坊自我練習的時間大約一週一個小時,工作坊結束的一個月內,自我練習時間大約一週1.7小時,他們最喜歡的技巧是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呼吸。


研究的結果是?


心理健康來看,憂鬱和焦慮在介入後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可能和四次的正念介入還沒有辦法長期影響有關;但是睡眠在一個月後有顯著的進步,而且飲食疾患也有顯著的改善,其中,正念訓練最有效果的是「體態顧慮」和「體重顧慮」的改善,在後測和追蹤的兩個時間點都看到類似的結果。

而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心流狀態在後測及追蹤都有達到有意義的進步,認知焦慮也有明顯的改善。當然對於教練和球員來說,最重要的是球場上的表現,因此蒐集了2016和2017冬季聯盟的個人及團體成績,不管投手或打者成績都有所進步,針對投手,ERA(投手被對方得分的能力)、WHIP(投手被上壘率)、BB/9(投手的控球率)皆較去年進步;而對打者而言,TA(Total Average)平均攻擊力也有所成長,團體成績也從第九名進步到第二名,有可能是訓練的成果,但也受到心理因素方面的影響。雖然這些數據因為樣本較小並沒有達到統計上的意義,但是可以看到正念對於運動員的表現的確帶來正面的影響。


我的合唱經驗


過去我曾經有十年合唱經驗,是一名男高音,身體的狀況和心理狀態影響我歌唱的表現,尤其是在高音的部分。記得接受聲樂訓練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會如何放鬆身體,由輕閉雙眼開始察覺身體各個部分是否自然放鬆,頭髮、眉毛、鼻子、嘴唇、耳垂、肩膀…,一直到身體的各部位,很神奇的,學會身體放鬆後,高音自然毫不費力地表現出來了。

在練唱前,我們必須感受自己的呼吸,將頭自然垂下,肩膀不用力,一吸一吐間,感受腹部的力量,在慢慢直立的過程中,漸漸察覺共鳴腔的轉換與改變,神奇的是,當這些技巧運用在歌唱中時,很多困難的地方都能解決,直到今日,每當白天事物過於繁忙而影響睡眠,這些放鬆的技巧,仍然可以幫助我安然入睡。


結論


恭喜陳醫師將運動正念運用於棒球選手的表現在國際上與大家分享,正念可以運用於很多領域,像是歌唱技巧、劇場演出,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非常期待!


參考資料


維基:心流理論
台灣醫界:正念的醫學應用